1.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保障和改变民生的规范安排,把放在经济社会进步优先地方,加快进步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收人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一同富裕道路,使进步成就惠及全体人民。
A.推行科教兴国策略和人才强国策略
B.促进就业
C.建设资源节省型社会
D.改革开放
2.“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把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进步
B.增长经济
C.落实科学进步观
D.贯彻综合进步观
3.“十二五”时期,国内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表述错误的是。
A.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B.国际环境大体上有益于国内和平进步
C.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D.国内进步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4.“十二五”时期适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为主题。
A.科学进步
B.科技革新
C.经济进步
D.改革开放
5.“十二五”时期坚持把科技进步和革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进步方法的。
A.要紧支撑
B.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C.要紧着力点
D.要紧动力
6.“十二五”时期坚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进步方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经济结构策略性调整
B.建设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保障和改变民生
D.科技进步和革新
7.“十二五”时期,要深入贯彻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进步循环经济,推广,积极应付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进步的道路。
A.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农业技术产业化
C.农业技术集成化
D.低碳技术
8.关于“十二五”的经济进步目的,需要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A.5%
B.10%
C.15%
D.20%
9.在“十二五”规划需要中,需要提升4个百分点的项目是。
A.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B.城镇职工基本医保
C.城镇居民基本医保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总人数
10.“十二五”时期,巩固和扩大应付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就,要把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A.长期调控和长期进步
B.短期调控和长期进步
C.短期调控和短期进步
D.长期调控和短期进步
1.B 2.A3.C4.A5.A
6.C7.D8.A9.A10.B
11.“十二五”时期,完善节能减排勉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导向,需要把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范围各环节,提高可持续进步能力。
A.资源节省和产业优化
B.资源节省和环境保护
C.环境保护和产业优化
D.产业优化和宏观调控
12.“十二五”时期,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时,须加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培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进步农商品流通服务。
A.信息化
B.多样化
C.市场化
D.城镇化
13.“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微型企业进步是改造提高制造业的重大举措,应打造完善中小微型企业体系。
A.金融服务和价格担保
B.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
C.价格担保和财税均衡
D.信用担保和财税均衡
14.“十二五”时期,推进能源多元清洗进步是推进能源生产和借助方法变革的要紧手段,应有序拓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进步。
A.产业化
B.集成化
C.市场化
D.多样化
15.“十二五”时期,在打造有益于服务业进步的环境中,健全服务业政策应实行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
A.鼓励类
B.限制类
C.淘汰类
D.允许类
16.“十二五”时期,改变民生,打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不包含。
A.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B.推行就业优先策略
C.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D.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7.“十二五”时期,革新社会管理体制,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应坚持的原则。
A.多方参与、一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B.多方参与、分开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C.单方参与、一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D.多方参与、一同治理,统筹兼顾、静态协调
18.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升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问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A.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B.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进步的优先地方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法并存的分配规范
D.统筹兼顾、动态协调
19.“十二五”时期,要增强科技革新能力,应加快建设国家革新体系,应坚持的方针。
A.自主革新、重点跨越、支撑进步、引领将来
B.自主革新、基本跨越、支撑进步、引领将来
C.积极引进、基本跨越、飞速发展、引领将来
D.积极引进、重点跨越、飞速发展、引领将来
20.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
B.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拓展输配分开试点
C.继续推进电信、石油、民航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D.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要紧行业和重点范围分散
11.B12.B13.B14.A15.A
16.D17.A18.A19.A20.D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进步的决定》提出,国内的基本国情水情是。
A.水资源地理分布均匀
B.水资源供需矛盾缓和
C.人多水少
D.农田水利建设超前
E.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2.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进步的决定》,水利改革进步需要,到2025年,达成的目的任务包含。
A.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B.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借助体系
C.农田灌溉水有效借助系数提升到0.5以上
D.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E.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规范彻底打造
3.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进步的决定》,水利改革进步的基本原则包含。
A.坚持民生优先
B.坚持统筹兼顾
C.坚持人水和谐
D.坚持企业主导
E.坚持改革革新
4.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进步的决定》,突出加大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的内容包含。
A.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B.加快大中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C.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D.提升防汛抗旱应对能力
E.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5.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进步的决定》,打造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手段包含。
A.加强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人
B.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C.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D.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E.加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6.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进步的决定》,打造用水总量控制规范时,需要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规范。
A.同时申请
B.同时设计
C.同时施工
D.同时投产
E.同时验收
7.《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进步规划》提出,从综合交通网的运行机制看,以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初步打造的行业包含。
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民航
E.管道运输
8.综合交通网远期规划的基本需要包含。
A.全国所有城镇、口岸和拥有条件的建制村都有公路连接
B.现在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沿海主要港口、主要口岸都有铁路、高速公路连接
C.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系统功能健全与综合交通互联网有效衔接沿海港口的格局
D.油气管线和路网布局确保能源安全有效供给
E.在满足通达度的首要条件下,保障地区内和每个地区之间交通联系
9.依据《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进步规划》,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由贯穿全线的组成。
A.铁路
B.公路
C.民航航路
D.部分水运
E.部分陆上油气管线
10.依据《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进步规划》,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应充分体现客货流汇集、换乘或换装和疏散的。
A.承载性
B.顺畅性
C.集中性
D.统一性
E.兼容性
1.CE 2.ABD 3.ABCE 4.ACDE 5.ABC
6.BCD 7.BCDE 8.ACDE 9.ABCE 10.ABE